传奇私服发布网_新开传奇网站_最新最全单职业传奇私服平台_www.sf999.Com

  导读:说到周瑜,喜欢《三国演义》的人们都知道,他是被诸葛亮“气死的”。事实真是这样吗?笔者今天想就这个问题做些粗浅探讨。

  我们先看看不同的史书及野史,对周瑜之死的不同说法。

  第一种被诸葛亮三气而死,这是最家喻户晓的一种说法。

  毛宗岗曾说用“美人陪衬大美人”是演义很高明的创作手法,《三国演义》里周瑜生来就是为了衬托“绝世美人”诸葛亮的主要“美人”之一。罗贯中虽然有时不忘在他头上插点花,但那是为了使他衬得别人更美丽的一种手段罢了。所以,他即便是一个“死”也要派派用场,于是就演义了一段非常好看的“三气周瑜”故事。

  我们看《三国演义》“三气周瑜”故事时,总给人一个感觉,此时的周瑜和孔明比之赤壁之战时都有了“大不同”的变化。周瑜不再机智多谋,反而成了一个弱智的好动气的幼稚孩童,就连孔明也不再象以往那样心胸宽大,对对手不依不饶地步步进逼,同以前周瑜对他的态度相差无几。明知周瑜有病气不得,打了胜仗就偷偷开心好了,何必还派人骂周瑜,甚至写信羞辱,似乎是必欲置死地而后快一般。假如说,周瑜以前对孔明是小人行为的话,此时的孔明是有过之而无不及,难怪鲁迅会说“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”了。

  第二种在取蜀途中进退两难气急而死,这是最原始的一种说法。

  之所以说这种说法最原始,是因见于《三国志平话》。在《三国志平话》里周瑜取蜀是认真的,没有假道伐虢,不过取蜀途中刘备在前面堵截,张飞又在周瑜身后把他辛辛苦苦打下的好多城池都夺了过去。面临进又进不了回又回不去的境地,周瑜病气交加,在走到西蜀的“巴邱”时再也走不动了,他向鲁肃哭诉临死见不到爱妻小乔的苦处,还要担心自己死后尸体怎样运回吴地,最后只能请故人庞统帮忙,在周瑜死后设计骗过诸葛亮,才把遗体运回了吴国。

  《三国志平话》形成于宋代,承袭北宋民间说书贬曹褒刘的思想倾向,《三国志平话》通过“汉君懦弱曹吴霸,昭烈英雄蜀帝都”的叙说,极力歌倾刘备蜀汉集团的斗争故事。除了开端交代三国分合因由的司马仲相断阴间公事外,全书前半部门主要描述张飞“勇冠天下”,而后半部分则尽情讴歌诸葛亮的斗智。《三国志平话》所记载的事件也有一定的历史依据,但它毕竟出自民间艺人之手,其中不少故事或者任意虚构想像,或者直接取于民间传说,可信度不高。

  第三种因战争受伤而死,这是最简单又壮烈的一种说法。

  持这种观点的一般都是从历史角度出发的人,台湾学者陈文德著有《诸葛亮大传》和《曹操大传》两篇巨著。文中对周瑜之死就是这个观点:军事天才周瑜在江陵之战中了箭,伤了胸肺久治不愈,拖了没多久就不治而亡。虽然东吴得到了荆州北部的两郡但却损失了军事天才周瑜,比之刘备是非常得不偿失的。

  这种说法,虽看起来有道理,但笔者认为并不严谨。如果周瑜是伤重而死,正史应当有所记载;更何况之前周瑜能提出亲自取蜀大计,想必当时的身体一定是健康的,绝不可能是带伤之身,更不可能俨然病危之时。

  第四种因女人而死,这是最有趣又最富创意的一种说法。

  这一说法有两个完全不同的版本,分别是“被女人害死说”和“被女人爱死说”。

  “女人害死说”:据民间传说害死周瑜的是小乔。话说周瑜由于忙于军务冷落了小乔,小乔就和他的家将周云勾搭上了,周瑜本来就因受了诸葛亮的气。病的不死不活。小乔和奸夫一合计,打算把他早点弄死,好他们乐得逍遥,但苦于没有机会下不了手。于是就设计骗周瑜爬到棺材里引诸葛亮上钩,于是在卧龙吊孝时小乔把周瑜出气孔堵死活活闷死了他,并赖在诸葛亮身上。这一说法很无稽且低俗,与史料不符。

  “女人爱死说”:取自周大荒的《反三国演义》。既然是反三国当然没有三气周瑜之类,也没有周瑜心胸狭窄之事,只是把周瑜的命描绘得比原来还短。有道是,“自古嫦娥爱少年,从来美人爱英雄”。周大荒先生作为周瑜的后世子孙,把周瑜刻画成为一位兼具少年和英雄的形象,精心包装了一个叫金粟柱的MM,来段感人肺腑的感情大戏。

  话说这个金MM是个有姿色的小家碧玉,一直对周郎爱慕有加,经过苦思针对周郎爱“顾曲”这一特点,通过自己老爸牵线搭桥,加上自己苦练“时时误拂弦”功夫,终于把周郎勾上了手。周瑜在军营外包了二奶一时倒也逍遥快活。但俗话说色字头上一把刀,金粟柱MM成了周郎的催命符,没过多久就把他爱死了。那个金MM倒也不含糊,一听到周郎死讯马上饮药自尽。虽然作为外妾没人承认殉情而死,但小乔原谅了她,死后可以和爱郎同穴安眠。可惜的是,周大荒先生为使老祖宗更具“美少年”风采还有意为周郎改了寿命,死时只二十八岁。

  第五种兼具以上几种的特点,这是一种大杂烩的说法。

  中央台播出的《三国》电视剧就是这种说法,即因为战争中箭伤了身体----被诸葛亮三气加重了病情----在取蜀途中由于进退两难又气又急使病情恶化----最后死在女人(小乔)怀里。

  第六种旅途中偶然得暴病而死,这是最符合历史真实的说法。

  古代医术尽管有不少高明者,但毕竟是个没有发明抗生素的年代,对一些病症的诊疗实在有限,故而周瑜在讨伐曹操的途中,不幸暴病,“以至不谨,道遇暴疾,昨自医疗,无损有加”,使得一代名将周瑜就这么简简单单、快快速速的病死了,以致给刘备留下了一片新天地,也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猜想,我们只能在“使周瑜不死先主无处所已”的感慨声中为他沉默致哀了。

  说到底,周瑜被诸葛亮三气而亡,是著名历史小说《三国演义》问世后,才出现了周瑜仰天长叹曰:“既生瑜,何生亮!”随后连叫数声而亡的典故。于是乎,周瑜被诸葛亮气死的故事就世代相传,家喻户晓,妇孺皆知。可见,在小说家罗贯中笔下的周瑜,他是一个心胸狭窄,气量小,嫉妒心很强的人。

  事实上,周瑜并非罗贯中笔下的样子。有资料显示,历史中真实的周瑜“性度恢廓,大率得人”。吴主孙权曾评价周瑜:“瑾有王左之资,雄烈胆略兼人,言议英发。”《三国志》作者陈寿也评价周瑜:“建独断之明,出众人之表,实奇才也。”

  在生活中,周瑜是一个宽容大度、心胸豁达的人。《江表传》曾记述这样一个故事:东吴老将程普,是一个早年跟随吴主孙坚南征北战、屡建功勋、很有影响的老将。由于年龄大,资格老,人们都尊称“程公”。程公对后起之秀的年轻将领周瑜有些看不起,曾多次给周瑜难堪。而周瑜却以大局为重,对程普的态度“折节容下,终不与校”,并经常虚心向他请教。最终“普后自敬服而亲之。”并对他人说:“与公瑾交,若饮醇醪,不觉自醉。”

  到宋代时,世人还是很喜欢周瑜,这一点从苏轼的《念奴娇》一词中就可以看出。试想,东坡先生在《念奴娇赤壁怀古》中说周瑜“雄姿英发,羽扇纶巾,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”,可见周瑜的风度气度并非空穴来风。但到了元代以后,人们就逐渐对周瑜进行丑化,至到《三国演义》成书时,周瑜就完全成了另一个人了。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周瑜和刘备的关系,周瑜一方面主动割长江南岸地给刘备,但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外交行为;另一方面周瑜又看出刘备的枭雄本色,不愿刘备一天天壮大,因此上书孙权,要求孙权将刘备软禁在京口(这就是《三国演义》中美人计的由来,但其实周瑜本人并未施美人计,孙尚香也是由孙权主动嫁给刘备的),但孙权不愿。在对刘备一方的态度上,周瑜和鲁肃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法,周瑜是激进派,而鲁肃则眼光看得更远。遗憾的是,千百年之后,这两个人都成为了当时还默默无闻的诸葛亮的垫背人,周瑜成了心胸狭窄的代名词,而鲁肃则变成了一个老实得笨得出奇的人。

  那么这样一位“雅量高致”、“文武筹略”的周瑜为何年方36岁就英年早逝?《三国志吴书》记载:周瑜16岁时大病一场,其父母请来曾经在宫中服侍过汉恒帝的太医柳仝。柳仝替周瑜把脉后说他以前读书用脑太甚,又染过风寒,久病不治,治不除根,日积月累,病情严重。后经柳仝救治,幸免一死。当时柳仝曾给周母留下二两金黄色的药散,并郑重留言:“此病二十年后有可能再复发,到那时可将此药给他服下就没事了。因二十年后我已不在人世,到那时可就无人能配此药了。”后周母病故时,又将此药传留瑜妻小乔,并把太医之言叮咛再三。果其不然,赤壁之战胜利后,209年,攻打荆州一战,周瑜右肋被箭伤,尚未痊愈便又率兵进取西蜀。210年冬,周瑜终因长年征战劳累过度,箭伤和旧病同时复发,救治无效,“道于巴丘(今湖南岳阳)病卒。”,当夫人小乔听到周瑜病逝,猛地想起20年前名医柳仝留给她的那包金黄色药散,后悔不已,竟哭昏过去。醒来第一句话就哭喊道:“是我害了周郎”。

  看来,诸葛亮气死周瑜,作为文学作品的刻意描绘,无可厚非。但作为历史,还是要尊重史实、以真相为准。过去对周瑜之死的误解误会,应当澄清,应该纠正,以讹传讹将影响对历史人物的评价,也会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。

  换个角度看,类似《三国演义》周瑜形象的人,并不是没有,古代有,现在也有。曾有人认为,倘若当初项羽能听从船夫之言过江东学越王勾践卧薪尝胆、报仇雪耻,中国汉代的历史恐怕要改写了;如果罗贯中笔下的周瑜有韩信“小不忍则乱大谋”的气量,多些忍让,三国鼎立的局面也许就不可能出现。笔者深以为然,十分赞同。古往今来,确实有不少“周瑜”式的人物在不同时期不同年代出现,他们因气量狭小而酿成害人害己的悲剧早已尸骨如山,血流成河。

  俗话说,“宰相肚里能撑船”,能成大事者一定要有豁达的胸襟、开阔的胸怀。无数事实证明,心胸开阔犹如登高望远,让人看得更高看得更远,也使人想成事能成事成大事;而心胸狭隘的人,自私自闭,锱铢必较,妒贤忌能,到处树敌,不但为自己制造出凶险的生存环境,还会由于动辄发怒、日渐孤立而错失良机,自酿苦果。《三国演义》里的周瑜小肚鸡肠,不但“赔了夫人又折兵”,连自己的小命也搭了进去,实在是太不值得。

  可以说没有人不喜欢宽宏大量的君子,也没有人不讨厌心地狭窄的小人,但事到临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当好具有博大胸襟君子的。万事说说容易做起来难。当今社会,物欲横流,竞争激烈,鹿死谁手不到最后一刻都难以抉择。因而,顺境时趾高气扬、春风得意者比比皆是;逆境时或自暴自弃、消沉颓废,或孤注一掷、破釜沉舟去拼老命者也大有人在;逢挫折受委屈时,闹情绪、使性子、耍脾气者屡见不鲜;遇名利见荣誉时,争抢个头破血流、不达目的誓不休者也随处涌现;更有一些“武大郎”式的官员,生怕别人优秀,心怀嫉妒,肆意打/压,甚至“窝里斗”,搞得鸡犬不宁……这种种现象,不说没有能力成就大事,就是高素质有水平的人也无暇顾及正事,被复杂纷繁的人际关系搅得难成大事。

  有道是,心底无私天地宽。只要以爱国报国为志向,以为公为民为目标,就能胸怀宽广博大,淡看个人荣辱,不为声名所累,不为荣辱所绊。为人处世,风物长宜放眼量,该容当容,能让则让,宽容别人,其实是善待自己的一种方式。达到了这种境界,生活之路,在宽容中越走越宽广越走越远;事业之颠,在努力下愈来愈好愈拼愈强。若是过于精明,机关算尽,不但无事生非、徒增烦恼,伤身误已,于事无补于己不利,最终还难免会重蹈“周郎”覆辙,落个身败名裂的收场,那就无限悲哀尽在其中了。

  历史上的周瑜属于翻过去的一页,但现实中的“周瑜”并不一定就远离。所以,我们要以史为鉴,勇于面对自己,善于面对得失,就能举一反三,力争做个符合新时代要求、顺应新形势需要的富有胸襟、眼界长远的佼佼者。

  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